侗族琵琶 |
发表于:2016-2-14 |
|
侗族琵琶是由琴头、琴杆、弦轴、共鸣箱和弦构成的。在各地区琵琶的大小不一,可分大、中、小三种。大的音色柔和低沉,中的音色明亮甜美,小的音色清脆悦耳。演奏时,左手持琴按弦,右手持小牛角或竹制的拨片弹奏.它除了独奏、合奏外,还可为侗歌、舞蹈伴奏。是一件极有少数民族特点的乐器。
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。常用于侗歌的伴奏。主要流行于贵州、广西、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区。侗家寨都有鼓楼,每逢节日和劳动之余,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会尽情的欢乐,弹起琵琶,传歌、对歌。侗族歌手在唱琵琶歌时,也常常用它伴奏,自弹自唱。侗族人民能歌善舞,民歌形式多种多样,流行较普遍的侗族大歌,由歌师世代相传,分为抒情大歌、声音大歌、叙事大歌等,此外还有笛子歌、牛腿琴歌等。侗族吹管乐器有侗笛、竹膜管、木叶、拔奔、芦笙、芒筒;拉弦乐器有牛腿琴;弹拨乐器有侗族琵琶(分侗族小琵琶、侗族中琵琶、侗族大琵琶);打击乐器有侗族小镲、侗族小鼓、工、单打、铜磬、沙能拉、变故、小锣、大锣、铜鼓等。
侗族琵琶,是侗族弹拨弦鸣乐器。侗语称嘎黑元、嘎琵琶、嘎弹。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、从江、黎平,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、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地。
乐器传说
传说在远古之时,洪水滔天,淹没了整个人类,只有张良和张妹兄妹二人坐在葫芦里,随水任其飘流,才得以幸存下来,兄妹结为夫妻,繁衍了人类。他们的后裔彭祖为了纪念先人,召集了八百青年,一边弹琵琶、一边唱歌,曲调优美和谐,感动了天宫的七位仙女也天天弹唱,她们的歌声笼罩着整个侗族,就这样教会了整个侗家,才形成现在这样完美的侗族琵琶歌。
侗族人民把由琵琶伴奏的歌曲叫作“琵琶歌”。在广大的侗族地区,人人会弹琵琶,个个会唱琵琶歌。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,据说它的曲调在百种以上,有大调与小调之分,除有传统的曲调外,多为歌唱爱情的抒情歌,歌词也多是根据曲调临时自编的。琵琶除随歌伴奏外,还拨弹出引子和过门,这种即兴的弹奏,虽然可长可短,但是优秀的琵琶手却能演奏出极其华丽而动人的过门和引子。
乐器历史
公元14世纪末,侗族琵琶已在侗族民间流行。明代沈庠《贵州图经新志》载有:“男子……则吹芦笙、木叶、弹琵琶、二弦琴,牵狗臂鹰以为乐。”榕江县侗族《祭祖歌》中也唱道:“鸡尾垂耳边,琵琶抱胸前……”琵琶歌里还有这样的唱词:“砍下樟木带回家,拿起樟木做琵琶。”证实侗族琵琶已有600多年的流传历史了。
明代沈痒《贵州图经新志》载:“男子……则吹芦笙、木叶,弹琵琶、二弦琴,牵狗臂鹰以为乐”。榕江县侗族《祭祖歌》中也唱到:“鸡尾垂耳边,琵琶抱胸前。”可见侗族琵琶在侗族地区有较长的历史和较广泛的群众性。
侗族小琵琶称“比巴拉”,琴身用杉木或硬杂木挖制。琴头长约10厘米,琴杆呈半圆柱状,无品,常用线做把位记号,音箱有卵形、桃形、椭圆形、八角形、梯形等多种,薄桐板为面,上有若干圆形出音孔,背板盒面板间衬有音柱,竹质琴码质于面板中下部位,用骨或角制拨子,分三根弦和四根弦两种。三根弦琵琶定弦fa—sal--re,四弦琵琶定弦为fa—sal—sal—r。演奏多取坐姿,音箱置于右腿,琴头斜向左上方,左手扶弦按弦,右手持拨弹奏。第二、第三弦(或第四弦)常作空弦音伴奏,音色清澈、明亮,用于伴奏民歌演唱。
侗族中琵琶也有三弦和四弦两种,张尼龙弦、丝弦或金属弦。三弦侗族中琵琶定弦为:(五线谱高音谱号)do—re—la, 四弦中琵琶定弦do—re—re—la,音色柔和、圆润,用于伴奏叙事歌。侗族大琵琶又称“比巴劳”,张三根或四根牛筋弦,三弦大琵琶定弦(五线谱低音谱号)do—re—la,四弦大琵琶定弦do—re—re—la,音色浑厚、饱满。用于伴奏叙事歌,常由老人自弹自唱,旋律起伏较大,具有庄严气氛。
乐器形制
琴体用一整块樟木、桑木、杉木或硬杂木制作,当地多使用叫作“香秀雪”的木材制成,规格尺寸不一,全长65厘米~85厘米。共鸣箱呈长方形、倒梯形或倒桃形,蒙以桐木或杉木面板,板面中部两侧多开有两个圆形音孔,琴箱长18厘米~24厘米、面宽14.5厘米~18.5厘米、厚4厘米~6厘米。琴头扁而宽,上部较大,呈扁铲形,长11厘米~15厘米,顶端朝上或后仰,中间开有长方形弦槽,两侧多设有三个或四个木制弦轴,少有五轴者。琴杆较窄而长,正面为按弦指板,不设品位。但钉有低矮的金属标记或拴有把位细线。后经改革的中琵琶,琴杆设有品位。面板中下部置有竹或木制桥形琴马,下方设有竹、木或金属制缚弦,张有三至五条尼龙弦、丝弦或钢丝弦。
乐器现状
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,陈列着一件侗族中琵琶。琴体用桑木制成,全长64厘米。共鸣箱椭圆形,蒙以桐木面板,琴箱长20厘米、宽17.2厘米、厚4.2厘米,面板中部两侧各开有一个花朵形音孔,中间开有三个小音孔,呈倒品字形。琴头扁铲形,呈弧形后弯,中间开有通底弦槽,两侧设有五个(左三右二)桑木制六棱锥形弦轴。琴杆较短而宽,正面设有十二个木制音品。面板中下部置竹制琴马,下方设有金属缚弦,张五条钢丝弦。此琴为经过改革的侗族中琵琶,制作精细,已被载入《中国乐器图鉴》大型画册中。
乐器演奏
演奏侗族大琵琶,多采用坐姿,将琴箱置于右腿之上,琴头斜向左上方。左手扶持琴杆按弦取音,右手执拨片弹拨琴弦发音。拨片用老竹片、牛角片或牛骨片制成。侗族大琵琶的定弦,三弦者每弦一音;四弦者中间两弦同音;五弦者中、外弦为双弦、定同音。三弦大琵琶定 弦为:c、d、a;四弦大琵琶定弦为:c、d、d、a;五弦大琵琶定弦为:c、d、d、a、a。音 域同为c—f1。音色浑厚而饱满,但也因用弦不同而有异:丝弦音色柔和,钢丝弦音色洪亮,牛筋弦则低沉而浓重。常用外弦弹奏旋律,其它弦作空弦音伴奏,也可双弹而得和音效果。多用于侗族叙事性琵琶歌伴奏,尤适宜为男声伴奏,常由男子一人自弹自唱。也可用于独奏或为侗戏伴奏。在为叙事长歌伴奏时,只用于前奏和间奏中,通常不跟腔伴奏,有时只在演唱过程中即兴勾划一下,以加强歌曲的节奏感。在为侗族合唱队演唱的大歌伴奏时,常使用琴箱较大、张有牛筋弦的大琵琶,发音低沉浓郁,与男声合唱大歌雄浑而苍劲的音色非常和谐统一。
艺术特征
洪州琵琶歌流行于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的平架村,该村位于黎平县城东33公里,地处湘黔桂三省边缘。平架村建于明代永乐年间(约1405),据说那时此地已唱这种歌曲,一直沿袭至今。1952年,贵州省文化部门音乐工作者发现了这种琵琶歌,将之选调参加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,后推荐上京演出。因当时平架村属洪州管辖,故这种琵琶歌被命名为“洪州琵琶歌”。洪州琵琶歌最大的特征是无论男女,全都用假嗓高音演唱,曲调悠扬悦耳,别具风格。它的曲调、歌词丰富,其种类包括情歌、孝敬老人歌、叙事歌等等。情歌是男女青年在家中或在山坡上弹琵琶对唱的歌,主要是倾吐互相爱慕之情。孝敬老人歌是男女青年在公共场合弹琵琶唱的歌,内容是怎样孝敬老人,著名的一首歌叫《青年都把老人敬》。叙事歌是年纪大的人在鼓楼里或公共场合演唱的歌,内容大都叙述民族历史、重大事件和民间故事。洪州琵琶歌主要是在民间自发组织的兴趣爱好组合中互相传授,父子或亲属之间并不直接传授。老人教歌,青年唱歌,儿童学歌,这是侗乡人的传统习俗。洪州琵琶歌在侗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,它是侗族琵琶歌中的珍品,是古老民歌的遗产。在琵琶歌中洪州琵琶歌是惟一用假嗓演唱的一个稀有品种,其琵琶制作工艺自成一体,演唱演奏为群众所喜闻乐听,并已成为当地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(三宝琵琶歌)
(又称车江琵琶歌)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种,用中型四弦琵琶伴奏,外加果吉(牛腿琴)协奏,由男子操琴,男奏男唱或男奏女唱,男声用本嗓,女声用小嗓,在行歌坐夜的场合演唱,主要流行在三宝为中心的榕江县地区。
(晚寨琵琶歌)
(又名四十八寨琵琶歌)既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种,也是琵琶弹唱的一种,男声用三弦或五弦的大中型琵琶伴奏,女声用三弦或五弦的中小型琵琶伴奏,均为自弹自唱。主要流行在榕、黎两县毗连的四十八寨地区和榕江县的七十二寨地区。在整个侗族地区只有四十八寨地区才有女性弹琵琶唱歌,七十二寨弹唱是叙事琵琶歌的一种,多由中老年男性艺人自弹三弦或五弦大型琵琶伴奏,应听众之邀在民居堂屋或长廊演唱,以唱叙事歌或说理歌为主,只流行在榕江县七十二寨侗族地区。
(平架琵琶歌)
(亦称洪州琵琶歌)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种,由男子用三弦小琵琶(形似牛腿琴)伴奏,男弹男唱或男弹女唱,男女声均用假嗓,别具一格,主要流行在黎平县洪州镇和湖南通道县播阳镇为中心的侗族地区。
(六洞琵琶歌)
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种,用四弦小琵琶伴奏,男弹男唱或男弹女唱,在行歌坐夜的场合演唱,原先男女声均用假嗓,现也有改用本嗓的,主要流行在黎平、从江两县泛称为“六洞”、“千五”和“十洞”的地区
(榕江琵琶歌)
抒情叙事兼具,演唱形式、演唱场所和演唱内容与六洞弹唱相同,主要流行在广西省三江县、融水县溶江河段和黎平县以“四脚牛”为中心的地区。主要曲目有《河对岸》 、《初相会》、《路不平》、《好久不见》、《两相情愿》等。
(寻江琵琶歌)
抒情叙事兼具,演唱形式、场所和演唱内容与六洞弹唱相同,主要流行在广西省三江县、龙胜县和湖南省通道县寻江河和渠水流域一带。
|
|
|
|
 |
|
衣装 |

韩版黑色牛仔裤女春季 28.9元 |
 |
 款韩版破洞毛边短裤 25.8元 |
|
 |
|
漏水凉拖鞋漏空拖 7.9元 |
|
新款平底靴子中筒靴 52元 |
|
|
吃啥 |
 3袋装大同江荞麦干拌面 19.9元 |
 |
 四星VO级白兰地双支装 52元 |
|
 |
|
 凤里香铁观音茶叶秋茶 49元 |
|
 糯香小沱茶普洱茶熟茶 35元 |
|
|
旅游 |
 程阳八寨景区 门票:60元 |
 |
 三江甜水寨景区 门票:30元 |
|
 |
|
 侗乡鸟巢
|
|
 三江鼓楼
|
|
|